为深入贯彻职业教育改革精神,积极响应学校项目化课程改革号召,医疗护理学院于3月25日下午在博爱楼225教室召开项目化课程改革整体教学设计汇报会。本次会议由五位资深教师组成教师指导团队,为护理专业课程转型把脉定向,旨在构建"临床导向、项目驱动、思政浸润"的新型教学模式。
会议内容
会上,各专业教师围绕《中医护理》《儿童康复》《药理学》等核心课程展开系统阐述。课程设计突破传统学科体系,创新构建"三维项目矩阵":以临床护理真实案例为纵轴,串联起知识、技能、素养三大培养目标;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横轴,划分基础护理、专科护理、急危重症护理三大模块;以课程思政为立轴,贯穿医者仁心、工匠精神、职业担当三重价值引领。如《中医护理》课程创新开发"杏林传承"项目,通过重现张仲景"开堂坐诊"等历史场景,使学生在研习针灸推拿技法时,同步领悟"大医精诚"的职业信念。
专家指导组从四大维度提出优化建议:在课程目标设定上,要求精准对接国家护理行业标准与临床岗位胜任力要求;在项目任务设计上,强调构建"仿真临床情境-虚拟仿真训练-真实病例实践"三层递进式项目链;在教学方法创新上,倡导推行PBL教学法、角色扮演法、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;在评价体系构建上,建立"过程性评价+成果性考核"双元机制,特别增设职业素养观测点。
针对课程思政建设,指导老师特别强调要构建"盐溶式"浸润体系:在《儿科护理》中融入南丁格尔战地救护故事,培育人道主义精神;在《内科护理》中引入抗击新冠疫情典型案例,强化职业担当意识;在《药理学》中剖析青蒿素研发历程,厚植科研报国情怀。通过临床案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,实现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。
此次汇报会不仅为护理专业教师搭建了交流互鉴平台,更明确了"三对接、四融合"的课改方向: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、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、课程评价与临床考核对接,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融合、课堂学习与临床实践融合、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术融合、个体发展与团队协作融合。学院表示将以此次汇报会为契机,持续完善"临床导向、项目载体、思政赋能"的课程改革长效机制,着力培养兼具精湛技艺与仁心匠德的新时代护理人才。
